東興區政協扎實推進“有事來協商”工作
2021年以來,東興區政協投資200萬元,在19個鎮(街道)全面鋪開小微協商平臺建設,建成“有事在政協協商”鎮村小微協商平臺20個,把議事協商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,把協商平臺建到了百姓家門口,充分調動了群眾協商議事的熱情,使平臺成為了聯系群眾的“連心橋”、黨委政府的“好幫手”、委員履職的“新平臺”。
一是嚴格建設標準,彰顯鎮村特色,平臺建設落地見效。出臺《東興區政協“同心同向·協商平臺”實施方案》《“同心同向·協商平臺”建設資金績效管理方案》,明確“協商程序統一、LOGO圖標統一、議事會組成人員結構統一、成果轉化機制統一”的標準。新江街道東風社區以“協商長廊”的形式搭建平臺,讓平臺在開展協商議事之余,開放成為群眾休閑場所,深受周邊老百姓的喜愛;楊家鎮團結社區將當地特產“蒲扇”元素融入協商平臺建設,進一步拉近了“有事來協商”與當地群眾的距離。
二是優化人員結構,著力提高基層議事協商能力。將黨政領導、區級部門和政協專委會、界別小組、片區聯系組,以及新鄉賢等力量納入議事協商會。同時,組織開展20余次議事協商培訓,共開展60余次小微協商活動,內容涉及產業發展、基礎設施完善、場鎮治理、人居環境改善等各個方面,解決具體問題100余個,協商爭取資金投入4000余萬元。
三是立足協商平臺,豐富協商形式,提高協商質量。建立東興政協智庫,把各界別委員中的專業人士和區內專家納入智庫隊伍,同時,吸收成渝兩地有關大專院校的20余名專家教授進入東興政協智庫。根據每次協商所需,選擇相應的智庫專家參與,極大提高了協商效能。
編輯:張佳瑜
【社會熱點】
【相關閱讀】
- 內江援吉核酸檢測隊:大雪中的堅守,踐行醫者初心使命(2022-04-07)
- 筑牢基層疫情防線:內江300余名黨員投身“雙報到”(2022-04-07)
-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會議(2022-04-07)
- 李丹暗訪督導市中區疫情防控工作(2022-04-07)
- 鄭莉到東興區調度疫情防控工作(2022-04-0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