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遠縣政協“有事來協商”取得實效
威遠縣政協現已建成縣級協商室1個、鎮級協商室14個、村級協商室104個,計劃在兩年內完成所有村級協商室建設。同時,在總結去年“1+7+14+X”協商平臺體系建設的基礎上,積極探索協商新模式、大力拓展協商新形式,圍繞協商的“政治性、靈活性、豐富性、實效性”等四大特點,實現了“四個轉變”,完成了協商工作的提檔升級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突出協商政治性,實現由“點題協商”向“接題協商”的轉變。充分發揮政協黨組在政協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,加強政協協商與黨政工作的有效銜接,及時把縣委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貫徹到政協工作中去,堅持做到政協協商的內容與縣委、政府方向一致、目標一致、工作一致。通過組織開展協商,有效推動石牛村構樹種植基地項目轉型發展為總投資6000萬元的百夫長肉牛養殖項目,盤活閑置構樹加工廠房建成了總投資150萬元婆城山根蘿卜干生產基地。通過開展“接題協商”,縣政協圍繞農村交通、生豬山羊產業發展、新能源產業發展等12個重要課題進行協商獻策,提出意見建議80余條,得到相關部門采納落實。
突出協商靈活性,實現由“計劃協商”向“精準協商”的轉變。堅持以實效為導向,突破年度協商計劃安排的內容和次數,以不定主題、不定內容等方式,根據縣委政府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有針對性地開展“精準協商”。2021年,各聯絡小組、界別圍繞黨委政府中心階段性重點工作,有針對性地開展“精準協商”活動80余場。其中,向義鎮圍繞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”開展協商,助推了向義鎮水口村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。
突出協商豐富性,實現由“單一協商”向“多層協商”的轉變。針對一次協商沒有解決或沒有達成共同意見的,采取多次協商、反復協商的形式,爭取最大限度解決實際問題,使協商成果最大化;在協商形式上,探索村級小微協商與村務監督委員會、村民議事會、村調解委員會等基層協商有機結合,推動政協協商和基層協商有效銜接;多層協商的開展,有力促進了龍會鎮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、四方村省獎補資金使用管理等民生項目實施。其中,“渝威國際農批冷鏈項目建設”專題協商會,推動了威遠首個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項目加快實施。
突出協商實效性,實現由“注重協商過程”向“注重結果運用”的轉變。積極開展“回頭看”,采取跟進情況、走訪群眾等各種方式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推進協商成果落地落實。建立由縣委辦牽頭,縣政府辦、縣政協辦、縣目標督察室協同的“1+3”督辦體系,并將辦理進度、辦理質量和辦理結果作為相關單位年度目標考核重要內容,堅持對辦理情況“一跟到底”,切實提升協商效果。2021年,先后對全縣教育體育、鄉村振興、司法、水利等部門協商議題開展回頭看,提出整改意見建議18條。
- 隆昌市政協深入開展“雙助”專項活動(2022-04-07)
- 東興區政協扎實推進“有事來協商”工作(2022-04-07)
- 市中區政協大力推進“雙助”活動(2022-04-07)
- 內江援吉核酸檢測隊:大雪中的堅守,踐行醫者初心使命(2022-04-07)
- 筑牢基層疫情防線:內江300余名黨員投身“雙報到”(2022-04-07)